眼轴长度是指眼球的前后距离,从最外面的角膜到最里面的视网膜之间的距离。和我们的身高一样,会随着年龄增长,慢慢生长发育变长的,一般成年后就基本稳定了。那么眼轴是怎么影响视力的呢?这就要从我们眼睛的发育过程说起了。
正常情况下婴幼儿从出生时起一般都是远视眼,眼轴较短,光线进入眼睛后会聚集在视网膜后面;随着眼轴慢慢生长,聚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时,开始趋于正视,此时就是正视眼;当眼轴继续增长,外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时,就形成近视。
一般来讲眼轴越长,近视度数越高。通常眼轴平均增长1mm,近视度数就会增加250度左右。这也是婴幼儿、儿童的远视储备之所以重要的原因,因为这代表着在眼睛发源于的过程中,眼轴是在以什么样的速度“奔跑”,如果眼轴增长得太快,那么就越容易发生近视。
有些家长就问,我家孩子眼轴长,是不是就是代表近视了呢?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眼轴的大数据标准值,只能作为一个参考。因为眼轴还需要和角膜曲率以及晶状体等眼部一些指标一起看,才有意义。不同的角膜曲率,对于的眼轴标准长度是不一样的。角膜曲率越平坦,光线在角膜上折射的少,成像点就会更靠后,那么允许的眼轴就长一些,反之角膜曲率越陡峭,允许的眼轴长度就相对短一些。
那为什么医生那么重视眼轴呢?这是因为,在眼睛的发育中,角膜和晶状体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,可以视为定量,唯一的变量,就是眼轴。监测眼轴的增长速度——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月、每半年或者每年眼轴的生长速度,更能反映孩子近视发展的趋势。
总之,家长们应该尽早给孩子测量眼轴,确定孩子的眼轴基线数据,不要执着于眼轴长度的绝对数值,每半年复测眼轴,观察眼轴增长的速度,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对近视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干预。大眼猫您身边的青少年儿童视力管家!